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护理 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路及应用
一、需求分析
一是护理文书系统速度慢、护理数据无法自动采集、系统间数据共享程度不足;二是患者就医不便,患者出院随访往往通过电话开展、护理咨询需现场进行;三是医院管理不善,护理不良事件需重复填写内容过多,护理执行过程无法闭环。
二、功能设计
护理信息化体系包括院前服务、院中护理与管理、院后服务、医护互联互通和决策支持5个方面。院前服务包括健康宣教、掌上预约、床位协调、症状自查、诊间支付和智能导诊。院中护理与管理包括临床护理下的患者信息管理、医嘱执行管理、生命体征管理、压疮护理、约束具护理、护理文书、跌倒护理、导管护理、健康宣教、交班报告;急诊护理下的急诊分诊、急诊留观、急诊输液、急诊抢救;质量管理下的护理记录质控、护理质量检查、持续质量改进、行政查房、护理制度建设、护理绩效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护理指标上报;人员管理下的护理人员管理、护理排班管理、护理能级管理、护士培训、在线考试、病区事务管理。院后服务包括院外随访、健康咨询、远程会诊和体征监护。医护互联互通的实现依托信息集成平台,支持基于IPAD的移动查房,实现查看患者信息、病程记录、检查检验报告、会诊资料、出院资料和手术信息,支持查看临床路径,支持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医嘱执行情况和各类护理文书记录。决策支持主要由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支持辅助用药、检验、检查、治疗,支持床护比、护患比、床日数统计,支持费用查询、不良事件汇总和各类智能报表生成。
(摘录: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专家点评////////////////////////////////////
王丽,阜阳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阜阳市医疗管理数据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重要一环,但是护理信息化提升可能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目前部分医院护理信息化可能存在功能浅显,停留在记录层面,未深入业务流程和决策支持,系统分散,数据静止,未被激活和用于驱动管理和质量改进,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痛点精准施策,提出了“基础-医疗-服务-管理”的四维体系,充分融合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信息化闭环,避免了护理信息孤岛,构建了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框架,体现了护理信息化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提升了护理效率与患者体验。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细化管理内容,实现护理指标可视化、风险可追溯、管理可量化,为护理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符合当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