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果同年荣膺国家双认证
当医疗信息化驶入“深水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继新一代 HIS、EMR、集成平台等核心业务系统全面上线,高效支撑全院核心业务平稳运行,2024年一举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两项国家认证。
一、厚积薄发: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效能建设
近年来,医院以前瞻性的眼光完成了核心系统的切换,实现了医院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系统更替,而是医院基于对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智慧医院蓝图的清晰规划所做出的战略性部署。项目伊始,医院便确立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原则:
(一)顶层设计先行: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五级、互联互通四甲等关键指标深度融入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框架,确保系统架构的前瞻性与合规性。
(二)资源强力保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五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院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强大的组织推动力。成立创建办公室,下设医疗、护理、质控、门诊、医技、药品、信息、督导八个专项小组,并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班,核心部门的深度参与,业务骨干与信息技术专家紧密协作,将临床需求与管理要求相结合梳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正是这种战略决心、资源投入与高效执行,为系统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成果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新系统上线,成为医院数字化转型征程中一个关键而高效的起点。
二、攻坚克难:以评促建锻造智慧内核
两项国家级评审标准体系庞大、要求严苛,覆盖了医院信息化的方方面面。医院将评审视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用”的重要契机,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提升信息化内涵质量的攻坚战。为确保评审工作高效推进,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度。各专项工作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分享经验与挑战,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为系统建设和应用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一)互联互通四甲:打通信息孤岛,构建协同生态
严格遵循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各项数据集标准、技术规范与交互协议,对全院主数据、诊疗业务数据进行彻底的标准化清洗与治理,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源,确保“书同文、车同轨”。无缝整合HIS、EMR、LIS、PACS、RIS、手麻、心电等异构业务系统,实现临床诊疗、运营管理数据的实时、高效、准确交互与共享。基于平台建设标准化的信息共享服务,不仅满足院内各系统调用需求,更成功对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医联体社区医疗机构,实现了跨机构预约挂号、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健康档案调阅等关键业务协同。
(二)电子病历五级:深化应用赋能,聚焦质量安全
建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院统一电子病历系统,医生一站获取患者所有诊疗信息。关键业务流程如医嘱、检验、检查、输血、手术、抗菌药物、危急值等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每一步操作可追溯,极大保障医疗安全。
基于结构化、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数据系统,规范化书写和质控功能,有效减少病历书写错误和缺陷,提高病历质量。系统深度嵌入智能化临床决策支持功能。在医生下达医嘱时,能实时进行药物过敏禁忌症拦截、药物相互作用警示、剂量合理性检查、重复检验检查提示、临床路径关键环节提醒等。通过系统对医疗数据的自动分析和挖掘,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和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三、成效卓著:智慧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双认证”的获得,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里程碑式的成果,其带来的价值正深刻改变着医院的运行模式,医疗质量与安全双提升,闭环管理堵住漏洞,智能预警防患未然,CDSS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核心质量安全指标持续向好,“一码通行”、诊间结算、病区出院结算等场景落地,患者就医体验显著提升。
“双认证”并非终点,而是通向更高水平智慧医院的新起点。医院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坚实的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升、管理决策优化和科研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持续赋能医疗质量提升、管理效率变革与患者体验的提升,为构建优质高效的智慧医疗卫生服务贡献力量。
